欢迎拨打我们的24小时热线0570-3081937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喝彩文化在常山县流行了上千年。每逢结婚、上梁、祝寿、开业等,都会演上一段当地特色的民间歌谣,图吉利、热闹、喜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常山喝彩歌谣代表性传承人曾令兵。
走进常山县北门历史文化街区非遗+体验馆,锣鼓声和吆喝声此起彼伏,穿着大红戏服的曾令兵正在和徒弟们练习龙舟调的喝彩歌谣。曾令兵出身于木工世家,幼时,外公和父亲在农户家上梁时都会举行喝彩仪式,梁上一声喝彩,众人应彩的场景深深地烙印在曾令兵的脑海中,因此,成年后的他也爱上了喝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曾令兵 一人领,众人应,有强烈的互动性和感染力,把仪式推到最高潮,主要还是要有应变能力,见物说物,见事说事,让东家感到我们是为他量身定制的,要有喜感,要有福相,要有台风。
展开剩余70%喝彩歌谣靠民间口耳相传,很容易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何弘扬和传承常山喝彩歌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落在了曾令兵的肩上。曾令兵在出席各种喜庆活动之余,创新地把喝彩歌谣搬上了连环画,为喝彩歌谣增添了新的色彩。他还积极做好喝彩歌谣的挖掘整理及记录保存工作,通过系统整理,抢救性收集喝彩古籍50余种、传统道具40余类,积极编撰喝彩专著,为学术研究留下珍贵史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曾令兵 我的师父是我父亲,父亲突然去世了以后,我放下了手中的事业。虽然是前面很难,但是这种担当,我觉得一辈子能够传承好,做好一样事情,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为了更好地传承喝彩歌谣,曾令兵将喝彩艺术融入现代教育,在学校开设特色课程,编排的现代喝彩剧目《为常山喝彩》《上栋梁》等作品屡获殊荣,喝彩展演足迹遍布北京世园会等国家级平台。此外,曾令兵还积极带徒授艺,培养学员超300人。
曾令兵徒弟 刘伟金 我们到了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高兴,什么地方就是热闹。
曾令兵徒弟 陈莹 因为现在互联网很方便嘛,我是经常把它传播出去,让更多年轻的朋友加入我们团队 一起来从事这项非遗。
留住了传承,就是留住了历史,保护非遗,就是保存了文化的命脉。2014年,常山喝彩歌谣获批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在这个月,曾令兵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曾令兵 责任更加重了,觉得路还很长,有了这个荣誉,可能会更加地鞭策自己,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它新的展演形式,使它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从木作世家的技艺传承,到非遗保护的现代探索,曾令兵以赤子之心诠释着文化传承的使命。这位国家级传承人正用创新与实践,让古老歌谣在新时代唱响新的华章。
一审:林莉
二审:余顺智
三审:郗晓兵
记者:王红丹 樊雄斌
图文编辑:姜紫怡
发布于:浙江省